邮币卡互动网社区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2870|回复: 1

新中国小型张邮票视频欣赏(上)

[复制链接]

3382

主题

3918

帖子

39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90499
发表于 2009-8-20 11:11: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上)

本视频专辑,收录了新中国从建国至1996年的77套小型张、小全张邮票,请点击欣赏!

附文:小型张——邮票中的“贵族”!

      邮票小型张素有“邮票贵族”的美誉,无论邮市低迷还是牛市时期,小型张基本都保持着上扬的趋势,这和小型张题材好、票幅精美、发行数量少、面值较高的特点有直接关系。

      1962年8月8日,为纪念京剧大师梅兰芳先生逝世一周年,国家原邮电部发行了一套《梅兰芳舞台艺术》的纪念邮票,9月15日又发行了由吴建坤设计的纪94M“梅兰芳舞台艺术(小型张)”1枚,面值3元,发行量为2万枚,是新中国发行量最小的小型张。图案选择了京剧《贵妃醉酒》中梅兰芳饰演杨贵妃的一幅剧照,这枚富有民族特色的小型张曾被评为建国30年最佳邮票。

      有趣的是,由于当时大家收入低,该票面值高,在“醉酒”小型张发行时,当时出于投资购买的几乎没有,多数直接被用于邮寄包裹等大宗信函时的邮资贴用,以至于这枚小型张在中国集邮公司柜台上摆放了好长时间都“卖不动”。文革期间,一部分又被当作“四旧”毁掉,所以该小型张存世数量较少,在国内已经所剩无几,被集邮者视为珍贵邮票。这张邮票近几年身价倍增,还曾创下超过6万元的拍卖天价。

      建国六十年来,我国发行了一百五十余套内容各异的小型张,其中珍品频出。特别是发行年代久远的“纪”字和“特”字小型张,都因其本身蕴含的艺术价值和纪念意义而成为邮市中较有魅力和市场升值潜力较大的品种,尤其是早期的小型张上涨幅度令人咋舌,关键就在于发行次数少,发行总量小,个品发行量更小,越是早期的邮品越值钱。一些好的品种如1979年10月3日发行的《从小爱科学》小型张,当时发行量为10万枚,到今年7月,这一面值2元的邮票涨到了9千元,《从小爱科学》也是邮迷重点收藏的邮票。1981年11月20日发行的T69M红楼梦《双玉读曲》小型张,面值2元,虽然发行量为81.85万枚,但在邮市的历史上,价格也曾多次超过千元。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382

主题

3918

帖子

39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90499
 楼主| 发表于 2009-8-20 11:11:00 | 显示全部楼层
新中国小型张邮票视频欣赏(下)

本视频专辑,收录了新中国从1997年至2009年的小型张、小全张邮票,请点击欣赏!

附文:小型张是中国邮市的基石!

  小型张是中国邮市的基石。前几次邮市狂潮都是由炒作小型张而引发的。上世纪80年代末期进入邮票投资领域的近千万普通大众投资者,认识邮票投资都是从购买邮票小型张开始的。在1991、1997两次邮市大行情中发家致富的邮商几乎也是靠经营型张买卖起家的。可以毫不夸张的说,没有邮票小型张就没有邮票投资。

  小型张有“邮票皇后”美誉之称,她选题独特、设计精美、票幅适中,适应收藏、交易方便,且发行量一般低于套票发行量,邮票图案除小全张外,都是独立成图,确实是集邮收藏、邮票投资的最佳品种。孕育近三年的08邮市超级大行情,却望眼欲穿,不见起色,就其根本原因,就是市场主力选择市场突破口忽视了型张,冷落了型张,使邮市没有型张赚钱效益,从而导致邮市缺乏大众赚钱集合效益所致。

  那么为啥邮市主力不选择小型张吹响中国邮市集结号呢?有一点可以肯定,不是市场主力没有认识到小型张的集结效应,而是市场主力步入了小型张发行量大、盘子重的认识误区。

  小型张真的盘子重吗?是的,1992年至今的编年张发行量确实过大。但是,我们必须客观分析,以1995年发行的《长江三峡》小型张为例,发行量超过3000万枚,面向集邮者发行1200万枚以上,邮政4次销毁近800万枚,1997年之后近十年打折消耗,目前邮政库存为零。一句话,分析判断编年小型张市场存量,一定要参考发行年代的集邮人数、邮政销毁、长期打折消耗三个因素进行客观综合判断分析,不要被普遍的市场认识误区吓倒,而错失编年小型张投资机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邮币卡互动网社区

GMT+8, 2024-5-17 12:11 , Processed in 0.041813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