邮币卡互动网社区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4669|回复: 1

解读‘学习双联邮资白片 天安门、井冈山黄

[复制链接]

972

主题

3019

帖子

6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63044
发表于 2015-10-14 20:10: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国家邮政自2011年11月无锡亚洲邮展隆重发行《亚洲无锡邮展双联折》以来,分别又于2012年3月和6月发行了《十八大双联折》和《红色足迹双联折》。这些折子内含天安门双联明信片、井冈山黄洋界双联明信片、宝塔山双联邮资片、八一塔双联明信片以及宝塔山-八一塔混合双联明信片,滴水洞大、小片。对这7款双联明信片,很多邮友感觉非常陌生,并未引起注意。也有一些邮友认为这些是广告片或加印片什么的。那这些双联明信片究竟是何性质?我们根据各方面信息来细细解读解读这7款双联明信片。

首先,我们解读一下出现双联片的背景和原因,这还得从缩普片谈起。由于历史等多方面原因,自2002年国家邮政改变了普通邮资明信片的发行策略和方式。其具体做法是将发行的普通邮资明信片白片作为存档资料片,发行量统一为2万,其余地方单位或个人可以申请使用存档白片邮资图案制作广告片或加印片,并规定广告片和加印片一律不得使用白片,这些存档资料片就是以后市场众所周知的缩普片。
   第一枚缩普是大家都熟悉的《雪莲花》普通明信片雪莲花,面世之初,市场充满疑虑,并未得到认可,以至于其市场价格一度滑落到一元以下。后来在前期10大缩普均面世之后,市场猛然醒悟,其价格也扶摇直上,最高涨至300元附近。缩普的发行极大活跃了邮资封片板块,为市场注入了活力。但随着时间的推移,缩普品种越来越多,至2006年其种类已多达75个,让缩普爱好者感觉异常复杂;另外,发行方式的弊端也显现出来,致使2007年及以后的缩普芳踪难觅,价格居高不下。这两个原因客观上挫伤了缩普爱好者的积极性,也使新人望而却步。
这一切,国家邮政都是看在眼里的,国家邮政比我们任何人都更关心这个市场,对于出现的问题,国家邮政一定会去解决,只是很多问题的解决需要时间。国家邮政一直在尽力维持市场稳定和繁荣,邮政深知,除了发行政策、邮品选题等之外,进行市场创新也是繁荣市场的重要手段之一,借鉴连体钞的经验,也是国家邮政繁荣活跃市场的手段之一。 比如,针对型张全张板块,国家邮政推出了双联张等活跃市场。我想,提到牡丹双联,应该很少有市场邮友不知道。对于普通邮资片板块,同样也推出了双联明信片。现在已经发行的双联片有个非常明确的特点,即双联片都取自以前发行过的缩普片,这和双联型张是一致的。因此,我们基本可以确定,双联片是继缩普之后国家邮政活跃和繁荣邮票市场的又一大举措,是解决缩普品种繁多,让爱好者无所适从而推出的一个全新系列。双联片并不取代缩普,既延续了缩普的历史,又有自己的特色。自此,邮资片的一个全新系列闪亮登场,邮资明信片双联体时代就此来临。
解决了双联片出现的背景和原因问题后,接下来解读的是双联片的发行方式问题。从前面7个双联片的发行方式来看,有几个特点,各位邮友可解读其中信息。
   一是双联片邮资图案要延续对应缩普片,就像每一个型张双联体有对应的小型张一样;
   二是双联片取自部分缩普片,即不是每个缩普片都有双联片;
   三是双联片只在举办重大活动时由国家邮政局特别批准活动举办地发行,不分发到全国其它地方;
   四是目前7个双联片具有试点性质,所以在选题方面全部选自缩普片中的精品红色题材,相对自成体系;
   目前,由于原始货源冲击,更主要是因为大家不了解,双联片明珠投暗,平均价格才几十元一枚,让很多邮友也百思不得其解,虽然心动,却不敢行动。经历过缩普成长历史的朋友或许对双联片目前这个现象似曾相识,也再次应验了一句老话:市场总是惊人的相似,却不是简单地重复!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5/10/19 12:05:20编辑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4

主题

1488

帖子

6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66442
发表于 2017-7-23 16:15:00 | 显示全部楼层
这片那片,往后还是中银错片珍贵,因为中银错片这么多
年了,自然消耗了不少,真正的新片全品太少。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邮币卡互动网社区

GMT+8, 2024-5-17 12:53 , Processed in 0.043068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